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加里山下的家鄉系列39

過年,對華人社會而言,是一年中最盛大、最歡樂的節慶。在早年的台灣,年節氣氛濃厚,過年前一個月就開始添購過年期間吃的、喝的、拜拜用的各項物品,快過年時,要蒸年糕、炊粿、送神、全家裡裡外外上上下下都要大掃除,大大小小都忙到沒有時間吃飯!而在外地工作、就學的家人,過年前也要去車站徹夜排隊,想方設法買到全家人返鄉的車票,人擠人、車堵車,歷盡千辛萬苦才能回到老家。不過,過年全家可以團圓,小朋友可以穿新衣、領壓歲錢,全家老小團聚圍爐,一起守歲、一起放鞭炮、一起迎接新的一年的來到,年前辛苦歸辛苦,還是很值得期待的日子。 過年,最有除舊佈新的儀式感莫過於年三十下午的貼春聯。把門廳外貼了一年,已經褪色的春聯撕下來,洗淨黏在牆壁上殘留的舊春聯、蜘蛛絲,再換上嶄新、豔紅、對來年有著期許的春聯,此外,門廳上的堂號也要換上重新書寫的大紅紙,大門要貼「招財進寶」,窗子要貼「春」、貼「福」,廚房的米缸也要貼上「滿」、豬圈牛舍要貼上「六畜興旺」字,裡裡外外都是大紅的春聯,散發著喜氣洋洋的節慶氣氛! 這些琳瑯滿目有著不同期許的春聯很實用,需求量也大。1961年的過年前夕,攝影家邱德雲就在苗栗市媽祖宮拍攝到書法名家在廟埕一字排開揮毫寫春聯的盛況。不同於現代普遍購買印刷的春聯,當時的書法名家在現場揮毫,一撇一捺不僅韻味十足,也多了一份手寫的溫度。此外,用鵝卵石壓著剛剛寫好,墨汁仍未乾的春聯,在廟埕曬春聯,樸實獨特的景象,也是現代社會所看不到的。 張良一 —「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邱德雲
  • 日期
    年代: 1960~197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