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加里山下的家鄉系列35

不知扛了多久,走了多少路,終於可以稱放下來了稱重。苗栗山多田少,許多農業的劣地,不易種植作物的礫石地,剛好適合相思木生長。在瓦期尚未普及的年代,臺灣許多家庭以木炭做燃料,相思木是燒木炭的最佳木材。 許多無田可耕甚至也沒有山可以墾園的,便靠著滿山遍野的相思樹林活下去。燒木炭的工作要從砍木,搬運木頭開始。以羅氏鹽膚木的樹枝製成擔木架(也稱蔗擎)是搬運木頭的好工具,可以一次扛上數十甚至上百公斤的木頭。 為了掙點錢補貼家用,讓一家老小可以安心的活下去,這位看似柔弱的客庄婦人,打理好家務也趕上山參加扛木頭的行列,在邱德雲按下的快門的瞬間,她肩頭扛舉的木頭雖重,但心頭那點卑微的希望卻有著可撼天的力量。 陳淑華—國美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109年度攝影類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邱德雲
  • 日期
    年代: 1960~197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