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加里山下的家鄉系列5

1960年代,電視尚未全面普及的年代,寺廟慶典的野臺戲是當時人們的主要娛樂節目,不管是歌仔戲、布袋戲或是客家大戲,開演時戲臺前總是擠滿了觀眾,大家隨著臺上的劇情跟著笑、跟著哭,看得如癡如醉!而在戲臺週遭也是一樣熱熱鬧鬧的,賣吃的、賣喝的、打彈珠的、甚至打拳頭賣膏藥的攤子在戲臺兩側一字排開。廟會慶典,地方上的大日子,看戲的看戲,看熱鬧的看熱鬧,好不快樂啊!這是一年中少數幾個令人期待快快來到的日子。 苗栗市東嶽府廟慶,就有不少苗栗市週遭農村,大人帶小孩,小孩帶小小孩一起徒步、渡溪,走了好幾個鐘頭的路才到慶典所在。那些琳琅滿目的攤子讓參加廟會的民眾看得眼花繚亂、心花朵朵開!小朋友們幾乎就黏在彈珠臺前不忍離去!用稻草捆成一束,上面插著一串一串紅紅的鳥梨仔糖,顏色鮮豔吸睛,也是慶典必會出現的零食。 雖然1960年代的國民所得還不高,參加廟會的民眾可能無法一攤接著一攤吃點心,很可能只能用眼睛看,而不是動口吃或動手玩,不過,那些讓人垂涎欲滴的點心或是新奇的遊戲,也是朋友們之間可以聊上好幾天的話題!也讓沉悶的尋常生活增添奇幻的色彩。攝影家邱德雲拍攝這件作品,他沒有拍美食,沒有拍彈珠臺,也看不到小朋友們好奇興奮的神情,他把焦點放在一位正要離去的長者身上,不經意的流露出當時的人們逛廟會,口袋沒有太多錢,只能看不能吃不能玩的幽微心情吧! 張良一 —「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邱德雲
  • 日期
    年代: 1960~197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