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加里山下的家鄉系列1

寫實攝影很引人入勝的一點是,作品經過時間的沉澱與歲月的醞釀後,不同時期閱讀作品會有不同的收穫。攝影家邱德雲在作醮醮典前拍攝小朋友們在醮壇前玩樂的作品,除了視覺焦點的華麗醮壇與小朋友們的歡樂神情之外,這件作品還有諸多細節非常具有可讀性及象徵意義。比如說,在醮壇右下方的裕隆速利汽車是新一代的臺灣國民車。原本是奢華象徵的小汽車,隨著臺灣經濟起飛,逐漸的走進尋常人家中,成為當時許多創業的臺灣人的「起家車」,開著裕隆速利小汽車,拿著自己生產的產品奔馳在臺灣的南北二路,可說是一台車「凸」歸臺灣的濫觴。 而在裕隆速利汽車右側的機車,那是1970年代臺灣偉士伯公司取得義大利原廠設計授權,開始在臺灣生產Vespa偉士牌機車。 由於正值經濟起飛年代,造型拉風帥氣的偉士牌機車引領風潮,象徵個人獨特的風格與時髦的品味,成為1970、80年代的把妹神器!汽、機車逐漸走進尋常人家,象徵著臺灣社會慢慢的從農業社會轉變成工業社會,國民所得增加,也開始提升物質生活的水準。不管是裕隆速利系列小汽車還是拉風的偉士牌機車,至今仍是許多五、六年級生的共同回憶。 回到小朋友們的身上,畫面中間的小朋友也有他個人專屬的腳踏車,他和小朋友們在醮壇前玩樂,也可以看出,那個時候的小朋友們放學後不必趕回家幫忙農事或家事。畫面右邊一位小姊姊揹著小妹妹的方式,想必也是學媽媽揹孩子,或是阿嬤揹孫子的方式,畢竟,媽媽、阿嬤的雙手還是要空出來作家事或農事。這種揹孩子的方式與現在年輕的爸爸媽媽把孩子揹在胸前完成不一樣,各自有著不同的時代意義。此外,在最左側,狀似國中生的小女孩,頭上是清湯掛麵的西瓜皮髮型,最左側男生則是理著三分小平頭,這可是讓當時的學生恨得牙癢癢的髮型,也告訴我們,彼時的學生還處在髮禁時代,那還是一個沒有身體自主權的禁錮年代。 張良一 —「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邱德雲
  • 日期
    年代: 1960~197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