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褲頭系列17

1970年代初期,台灣已從農業社會慢慢轉型爲工商業社會,大量農村勞力轉移到城市工廠或鄰近的加工出口區,農業勞動力流失造成農業生產成本大增,也促使政府農政單位加速推廣農業機械化政策,鼓勵農民使用農機輔助農業生產,以因應農村日漸短缺的人力。 龐然的「鐵牛」駛進水田開腸破肚,轟隆隆的引擎聲劃破寧靜的農鄉,泥土、水花四濺。或許,這樣的場面太衝擊、太過驚心,攝影家邱德雲紀錄農機走進農村的那一刻,竟然把駕駛耕耘機的農人或是代耕業者的頭從畫面中裁切掉!在彼時沙龍畫意攝影主導台灣攝影的年代,拍照講究精準構圖,邱德雲這件作品構圖非常大膽、拍攝手法實屬罕見。 坐在耕耘機上駕駛的,或許是農民地主,或許是代耕業者,雖然看不見臉上神情,但他穿的是繫著皮帶的西裝褲,而不是客家農民常穿的,在腰身用棉布綁住褲頭的水褲頭,不禁讓人感受到,隨著農業機械化腳步來到,鐵牛取代水牛,農村文化、農耕也慢慢的在轉變。 張良一 -「111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邱德雲
  • 日期
    年代: 1960~197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