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褲頭系列14

台灣光復初期,政經局勢不穩,物價飆漲,物資匱乏,白米是非常珍貴的食物,一般家庭只有過年過節才能吃到掺有一點點米粒的飯,平常只能靠著蕃薯籤粥充飢。不論閩客,本島還是外島,吃蕃薯籤粥可以說是當時全民的共同記憶,陪伴他們渡過艱困的匱乏年代。 時代慢慢演進,生活逐漸好轉,農村的土角厝改建成鋼筋水泥的樓仔厝,蕃薯還是農村非常普遍的作物,節氣到了,該種蕃薯就種蕃薯!水田旁、門前門後的空地,幾栽瓜藤插進土,不出幾個月就有可觀的蕃薯可收。老一輩的台灣人餐餐蕃薯籤吃到怕,往後都不喜歡吃蕃薯,但他們卻持續種著蕃薯。這位阿公把吃不完的蕃薯刨絲曬乾成蕃薯籤,正反映了台灣人對蕃薯的特殊情感和複雜心情。台灣看起來像番薯,蕃薯對台灣人而言,更有著在艱困環境求生的象徵精神。 張良一 -「111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邱德雲
  • 日期
    年代: 1960~197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