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正八年台北廳下虎列拉流行概況

大正八年(1919)7月10日,從中國福州進入基隆港的湖北丸乘客感染著霍亂,開啟臺灣島內霍亂的開始。官方形容這是日本領臺以來未曾出現的一大慘事,因為當年度的霍亂疫情是歷年未見的慘重。當年,僅是從8月中旬起到9月上旬的大約一個月時間,即便已有數百名的檢疫委員(指衛生人員)從臺北三市街開始,再到基隆、水返腳(今汐止)、錫口(今松山)、士林各個支廳,東奔西走,致力於救治防遏霍亂,但因霍亂而病亡者也達到內地人62名,本島人1,296名之多。面對霍亂疫情,臺北廳設置了345所交通遮斷處、32所隔離病舍、21所健康者收容所。行政人員方面除了既有的警力和衛生人員,還增加臨時派遣巡查67名;宜蘭、新竹、桃園等8廳也派遣應援警察官184名和公醫、醫師9名,前來協助臺北廳防疫。本照片集即是1919年霍亂病流行當時,官方針對在各處進行防疫作為的檢疫委員們的實際活動攝影。照片集雖僅是多種防疫行為中的一部分,但已可由此窺知,當時在風光明媚的高地處所興建的茅屋,和如何緊急建造起的避病舍的模樣等等。照片中雖也包括了患者的苦悶、屍體埋却等的場景、狀態,但實際慘狀卻是筆墨無法完全描述的。 沈佳姍—國美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109年度攝影類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 日期
    年代: 191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