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失落的優雅》系列:〈隨風飄盪的臺灣小調〉

我拍照只註明年代,很少記月、日,可這張照片的時間不必記也知道。那陣子,無論都市鄉村都籠罩在選舉的激情中,這就是一年到頭死氣沉沉的小鎮,也可見掛著候選人大頭像、紅布條的小貨車,沿街叫喊:「各位鄉親父老,拜託拜託……」我打算上南部橫貫公路探險,從西岸到東岸,競選活動的噪音一路相隨。那天下午,在花蓮瑞穗的小旅館辦好投訴手續,上街蹓躂,突然覺得哪兒不對勁。四周一片死寂,所有宣傳車銷聲匿跡,遍插街頭的競選旗幟也被拆除一空。廊下閒坐的民眾表情怪怪的,趨前打聽,才知政府勒令停止一切競選活動,因為美國剛宣布與台灣斷交、廢約、自島上撤軍。一向不關心政治的我,也不禁有前途茫茫,福禍難料之感,未來的變數實在太大了!忐忑不安地走著走著,竟然遇到這樂隊。來自外地的他們,本來今晚要在夜市的候選人造勢活動表演,一路顛簸抵達,才知演出費飛了。歇著也是歇著,幾個人乾脆拿出豎笛、小喇叭、薩克斯風自娛一番。西方樂器合奏台灣小調,樂聲隨風飄蕩,溶解空氣中的凝寒。那一天是1978年12月16日。當時,島上喊得最想的口號是「處變不驚,莊敬自強」,那是台灣成為國際孤兒的時代,也是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社會經濟起飛的時代。政府穩住了驚滔駭浪中的小船,老百姓勤奮不懈地吹奏屬於自己的歌。現在大家都說,那是最壞也是最好的年代。 1978年12月16日,花蓮瑞穗的不知名小鎮上,阮義忠拍下這張〈隨風飄盪的臺灣小調〉,內容是記錄一個開著發財車的外地樂隊,原本要在當地候選人的選舉造勢活動演出助興,奈何當天遇到美國宣布與臺灣斷交,臺灣當局也明令禁止全島當日的選舉活動。 儘管演出機會就這麼泡湯,這班有著單簧管、薩克斯風和小喇叭、爵士鼓與吉他等樂手編制的西洋樂團,依然就地即興、自娛娛人地在花蓮的街上演奏起來,以新穎醒目的西洋樂器,合奏在地的臺灣小調。他們也像是舉行一場爲自己而演奏的露天音樂會,其隨遇而安、樂天知命的天性在此表露無遺;作品名稱「隨風飄盪」似乎暗喻臺灣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的飄搖處境,而「臺灣小調」亦形容臺灣微弱的聲音,難以對抗美、中結盟的翻天巨浪聲。 這幅〈隨風飄盪的臺灣小調〉的人物並非皆全身入鏡。單簧管樂手只有半個身體在景框裡,發財車內也藏著兩個不見全身的成員,這看似非全貌的取景方式,仍透過完整的局部(薩克斯風手與小喇叭手的神情與動作)表達樂隊的整體性。 此外,阮義忠採取斜線構圖的方式,將拍攝的主要對象薩克斯風手置於景框中間,而右側的小喇叭和左邊的單簧管與居中的薩克斯風三種樂器,每個樂手吹奏的方向各各不同,卻靈活地構成看似偶然隨意實為精心安排的巧妙的平衡構圖。 呂筱渝-「112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阮義忠
  • 日期
    年代: 1978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