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蘭嶼造舟系列 5

被砍倒的大樹天空下,輪流進行船材製作的漁團成員,正奮力地在這塊pakaladen (側舷板)雛材上一斧一斧的修砍著,身上黝黑結實的肌理,在陽光中閃耀著,彷彿可以聽到揮汗中斧頭砍擊樹幹的節奏聲響,而此有時工作者會配合著這個韻律喝唱著mikalosan (朗誦式歌謠),這是一種族人在調節使呼吸與使力動作之間,能和諧順暢的吆喝式的語詞,並做為彼此在這辛苦勞作砍伐時的士氣激勵。 這是一棵被選為拼板舟pakaladen (側舷板)部位的麵包樹,左側昂揚豎立的樹材,正是熱帶雨林植物特有的板根部位,通常是要有四、五十年以上的生長樹齡,才會有足以建造cinat’kelang (6-10人的大型拼板舟)所需的量體與弧形曲度。這是一個充分利用自然材質條件的工藝技術,也是對造舟能力學習與養成的重要過程,每艘拼板舟都有四片的bakaladen (側舷板),是考驗也是練習,更是cinat’kelang最美麗線條的造型之所在。 林建享-國美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109 年度攝影類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關曉榮
  • 日期
    年代: 1987~198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