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蘭嶼造舟系列 3

這是船首與船尾的弧舷龍骨的雛材,由於考量必須從砍伐的森林,以人力輪流的扛下山來的重量,所以技術領袖在山上的作業時,會將其盡量的製作到接近完成的尺度,同時又保留可以精準修整的餘裕,這正是全體成員和諧默契的極致表現。也是部落所有人檢視漁團合作造舟的工藝能力的基礎。 從山上扛運到平坦的路上之後,大夥兒將辛苦勞作的成果,置放在獨輪的推車上,準備推回部落。這是大船的最先完成的船材,它們不只是一個體力與技術勞動的過程,同時也是這艘大船未來運命的諭示。砍伐作業是否和諧?全體漁團的成員是否平安?搬運下山的過程是否順利?乃至從這個獨輪車推回部落路上是否快速流暢,這都是這艘新船與漁團之間關係的順遂與否的象徵,也是每個成員不言說而共同戮力要達成的渴望,如同畫面中推握板車把手的人,正用著全身敏銳的感知,尋找著那個重量與移動之間的最佳平衡。 林建享-國美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109 年度攝影類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關曉榮
  • 日期
    年代: 1987~1987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