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臺灣寫實:拜拜〉

這張照片的中央,是一位跪在廟寺拜墊上、雙手合十向神明祈求心願的老婦人。老婦人的裝扮整潔,顯得慎重,由於身形瘦削,使得身上衣物看起來更為寬鬆。在她周圍的人群都是女性與孩童,全望著同一個方向,彷彿有事情正在鏡頭之外發生,左邊一個頑皮、沒穿鞋的孩童,正仰望他頭頂上的東西。 張才1946年回臺灣後,至1960年代間拍攝不少民俗節慶,除了陣頭、賽豬公等熱鬧場景,也拍下虔誠拜拜的信眾。於1930年代留學日本期間,張才深受「新興寫真運動」啟發,此後便透過相機記錄社會上的人事物,包括庶民肖像。 張才曾自述是「用影像看人觀物」,「我只是就是把每一樣都拍下來,或是『順便』拍下來,不一定要有什麼『藝術』的場面,一張照片反映了不同的社會層面與時代變化⋯⋯我就是喜歡街頭或鄉村的平凡百姓,他們單純、親切,有一種樸拙的泥土味。」 由於他的影像語言樸實,捕捉到人們自然流露的性情,因此,攝影家湯思泮分析張才的作品時認為他「表現了時代的風味」且「能抓住當時的人氣與脈動」。 吳垠慧–「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張才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