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被炸的天堂〉

照片裡的天主教堂建築有一半牆面被摧毀,人們可看見僅存的內部陳設,所幸穹頂及其上方的十字架還屹立不搖,兩側歌德式尖塔雖然還有局部殘留,也是被毀去一半,斷垣殘壁中依稀可見哥德式建築特有的尖形拱門遺跡。從外露的建築內部可看見拱形窗戶上方,有一塊四字匾額「萬有真原」高懸,由次推測這座教堂應是座落在華人文化區。 這座天主教堂位在臺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上,1911年天主教神父在此購地並興建一座教堂,1914年落成,命名為「蓬萊町大聖堂」(大稻埕天主教堂),是臺北市第一座天主教堂,也是日治時期臺北地區天主教會的指揮中心,從文獻可知,建成當時的建築與規模都極為宏偉。 「萬有真原」是天主教教義,象徵宇宙萬物皆由天主所造,天主乃是世間萬物的真原。1945年這座教堂在臺北大空襲時被盟軍的砲火炸毀,也造成在教堂內避難者的傷亡。戰後教堂於現址重建,並改名為「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舊教堂的樣貌早已不復見,只能從書刊文獻、畫作才能窺見原建築的瑰麗宏偉,張才的照片見證了戰爭摧毀威力的無情。 吳垠慧–「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張才
  • 日期
    年代: 1946~1946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