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貧富對照〉

1942年張才與家人移居上海,其長兄張維賢已早先一步前往上海居住並經商,從事南北貨生意。彼時臺灣皇民化運動逐漸進逼,張才在往返上海數趟後也決定前往與母親及兄長 生活在一起。當時他以「日本人的臺灣人」身份前往,居住地都在公共租界內蘇州河北岸一帶,曾住過九龍路、吳淞路等地。 作品〈貧富對照〉中,可見黃包車伕們將車停靠於路邊休憩等待客人,一旁有賣茶水的婦人,右下角戴帽的車伕正坐於車上喝茶水。畫面中央有兩位衣著光鮮的外國人正行經此地,與路旁衣衫襤褸的勞工相比,貧富階級差異明顯。張才來到上海,看到許多與臺灣不一樣的景象,他在閒暇時上街拍攝,不為特別目的地記錄下小人物身影。他認為上海「社會上貧富相差很遠,智識程度相差也很大。黑社會的惡勢力橫行霸道,無法無天,因之人情冷淡,甚至見死不救!一切都給我很大刺激」,紛亂的市容給了他拍攝的動力,也藉由影像顯露出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困難。 劉怡慧-國美館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109 年度攝影類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張才
  • 日期
    年代: 1943~194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