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生活即藝術〉

本幅作品延續翁庭華以「機內重曝(in-camera multiple exposure)」介入都市空間的影像實踐,透過建築、雕塑與自然元素的層疊,構築出一種不穩定而詩性的空間經驗。畫面下方的抽象雕塑不僅作為實體存在,也成為影像中各種視覺元素交匯、變形與過渡的核心。雕塑的質地與幾何建築立面彼此滲透,在樹影與玻璃反光之間交織出幻象般的視覺張力,使物與影、實與虛的界線逐漸模糊。 構圖方面,翁庭華採取底部厚重、上部開展的視角安排,使觀者的視線受到引導與壓迫,與現代都市的結構性緊張形成鏡像對應。畫面中兩棟高樓以略為傾斜的姿態向畫面邊緣延展,使整體圖像呈現近乎暈眩的不穩定感,這種錯位視角不僅破壞了常規的空間感,也召喚出一種觀看時的身體不安與心理錯置。 在此處,攝影早已不再是物理實景的被動記錄,而是一種感知與記憶交錯生成的模擬場域。這樣的處理近似英國藝術家兼理論家維克多‧布爾金(Victor Burgin, 1941-)在其《在/不同空間(In/Different Spaces)》中所主張的觀點,攝影作為文化場域中的再現工具,轉化觀看者對於都市空間的既定感知。翁庭華藉由對曝光、構圖與光影層次的設計,讓觀者在觀看的同時,也被捲入一場視覺與感官的不穩場域中,重新思考都市中的觀看倫理與影像真實的建構條件。 蕭伊伶–「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翁庭華
  • 日期
    年代: 1999~199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