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時尚〉

蘇珊•宋坦格(Susan Sontag)在《論攝影》(On Photography)中提到「攝影師是偵察、跟蹤、巡遊城市地獄的孤獨漫步者的武裝版,這位窺視狂式的逛蕩者發現城市是一種由眾多驕奢淫逸的極端所構成的風景。」〈時尚〉一作中,在層層反射的光影間,觀者可以辨識出大樓建築、路燈、招牌,以及櫥窗裡衣著時尚的兩個假人模特兒。1988年,翁庭華自公職退休遠赴日本,先後在日本寫真藝術專門學校與攝影暗房大師中居正躬門下研習,也因此在此時期發展出的都市系列專題使用了「色調分離」(Posterization)、「雙重影像」、「蒙太奇」(Montage)等暗房技巧。透過相機本身的多重曝光以及暗房相紙上的顯影過程,將不同片段組合成具有超現實意象或者表現力、渲染力的作品,這些複雜的影像給觀者帶來了魔幻感受與敘事發展,如同蘇珊•宋坦格所言,攝影師們「把現實視為異國情調的獵物,讓帶相機的獵手來追蹤和捕捉」。〈時尚〉進一步讓人聯想起法國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筆下巴黎都城中的「丹迪」(dandy)與「漫遊者」(Flâneur),都市櫥窗裡的時尚表徵往往意味著資本主義的金流循環與階級品味。 蕭伊伶-「110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翁庭華
  • 日期
    年代: 1990~199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