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都會之眼〉

此作最具視覺衝擊力之處,在於一張巨大的日本能劇「般若面」被壓印於玻璃帷幕大樓之上。畫面中這張充滿威脅性的面具可能原為廣告看板或電子螢幕的影像,但經由翁庭華的多重曝光處理,與都市建築的立面交疊,創造出一種彷彿城市自身擁有目光、化為凝視主體的錯覺。面具的雙眼宛如監控鏡頭般緊盯著觀者,使整個城市景觀充滿一種無所遁形的監視氛圍。在此,城市不再只是居住與活動的空間,更成為一種視覺權力的延伸場域,被商品化、影像化與意識形態所深度殖民。 構圖上,畫面中的垂直與水平線條,來自建築物的帷幕結構與窗格分割,反覆出現,構築出一道道視線的導引軸線,將觀者的注意力強力推向影像中心,那雙直視人心的雙眼。這種觀看安排使得觀者無法脫離凝視的範圍,反被影像「觀看」回來,形成一種反向主體化的觀看關係。這與英國藝術評論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 1926-2017)在《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中所論述觀看的「政治性(political)」深度相關:觀看從來不是中性的行為,影像所建構的觀看結構,也同時形塑觀看者的主體地位。翁庭華藉由這張影像揭示了都市空間不僅是被觀看的對象,更早已成為觀看本身的裝置與生產機器,而攝影正是打開這個視覺體制裂縫的可能手段之一。 蕭伊伶–「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翁庭華
  • 日期
    年代: 1990~199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