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和平鐘聲〉

從紀實、超現實直至抽象表現,翁庭華從最平實的紀錄與曾經的新聞記者角色出發展開探索,累積多年十幾個專題呈現了創作的多重面向。對翁庭華來說,攝影的意義始終來自「真實性」與「時代性」,在《東京印象》系列與其他都市生活的影像中,除了試圖透過鏡頭探索城市地景中蘊含的歷史記憶與文化軌跡,更拍攝了沒有人物卻充滿文學性凝視的都會場景,透過光影營造抒情氛圍,鏡頭指引著觀者以不同視點觀看,比如天際線與建築構件甚至陰影的彼此交錯,轉換視角後金屬雕塑的弧線與筆直建築形成交會,促使觀者聯想起「硬邊藝術」(Hard-Edge)與抽象繪畫。在東京日本寫真藝術專門學校與中居色彩研究所研習期間,翁庭華大量使用「色調分離」、「雙重影像」、「蒙太奇」(Montage)與「負像」等暗房技巧,使畫面增添了魔幻風格與影像敘事的可能,〈和平鐘聲〉一作中,觀者可以從反光的玻璃窗、鐘樓與鴿子辨識出攝影者使用了三層影像,將象徵和平的白鴿疊加在鐘樓之上,賦予畫面更多意涵,在數位時代尚未來臨前,大量影像尚未充斥日常生活之時,翁庭華的作品便已經利用暗房進行著超現實的幻夢與實驗。 蕭伊伶-「110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翁庭華
  • 日期
    年代: 1989~198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