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壓力〉

本幅作品展現了都市表面之感官誘惑與抽象形式的張力。畫面中,一枚巨大的蛋形物體矗立於玻璃帷幕構成的建築結構之中,其表面反映出周遭環境的光線與形狀,形成一種介於實體與幻象之間的奇異景觀。影像運用玻璃反射與幾何線條錯置空間感,使觀者的凝視不再指向具體物件本身,而是轉向表象的層層交疊與潛在邏輯。翁庭華在此運用了「機內重曝(in-camera multiple exposure)」技術,透過在同一張底片上重複曝光兩次以上,使蛋形物體、建築反射與都市環境得以並置共存,而非依賴事後的數位拼貼或暗房操作。這種方法不僅展現攝影家對構圖、節奏與光線的高度掌握,更強調攝影作為「原地干預」的媒介能力,迫使觀者重新審視都市空間中「真實/虛構」、「物質/影像」之間不穩定的界線。 從構圖角度來看,蛋形物體被精確地置於畫面中心,其完美的幾何輪廓穩定了周圍由斜線、玻璃帷幕與鏡面反射所構成的解構式視覺語彙。這種對稱而冷峻的構圖策略,彷彿是一種對都市空間中「秩序幻象」的精緻挪用與微諷。若援引羅莎琳・克勞斯(Rosalind E. Krauss, 1941-)對「擴展場域(expanded field)」的論述,無疑已超越傳統攝影對物件的記錄功能,轉而成為一種對視覺心理、空間邏輯與都市意識形態的解剖實驗場。 蕭伊伶–「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翁庭華
  • 日期
    年代: 1989~1989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