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要走了〉

這張攝影作品以近距離拍攝的方式呈現一位火車司機與蒸氣機車的局部細節,畫面充滿動能與緊湊張力。攝影家在此不僅記錄一個工人與其勞動環境,更透過構圖與光影策略將觀者拉入一個被機械與蒸氣包圍的身體場域。火車頭的鋼鐵質感與人物的皮膚、衣物形成質地上的對比,但構圖卻讓兩者緊密交織。人物的身體略為前傾,手握車門,雙腳踩在機械結構之上。 光線斜打在人物雙手上,使其從背景中浮出,形成戲劇性聚焦效果。白色蒸氣在畫面下方產生一種半透明的浮動質感,彷彿將時間凝結於勞動的瞬間,也使觀者得以「看見」空氣中的運動軌跡。此種影像處理近似於法國哲學家李奧塔(Jean-François Lyotard, 1924-1998)在《非人:對時間的思考(The Inhuman: Reflections on Time)》中所指出的,藝術不再是對可視之物的再現,而是對不可視與無法言說之物的召喚,使影像成為知覺活動的顯現場域。 在這張照片中,人物不再是單獨突出的個體,而是作為整體工作流程中的一部分,與機械協同運作。同時,這張影像也呼應了藝術史學者約翰‧塔格(John Tagg, 1949-)關於攝影作為紀錄工具的觀點:勞動者被攝影機捕捉,成為展現生產過程與工作場域的重要視覺資料。 蕭伊伶–「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翁庭華
  • 日期
    年代: 1964~1964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