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勁道十足〉

此幅作品捕捉的是一列蒸汽火車在山林礦場中釋放大量煙霧的瞬間,畫面充滿動勢與張力。濃密的白灰色煙霧自火車頭噴湧而出,盤旋於畫面左上,幾乎遮蔽天空,形成一片視覺上具重量感的雲層。這團煙霧與背景高聳挺立的草木構成鮮明對比,後者呈現出自然原始的秩序與靜謐,而前者則代表工業機械對自然環境的強勢介入這幅作品展現的並不只是蒸汽火車作為「工業遺產」的懷舊景觀,更揭示出一種歷史中逐漸消逝的「技術詩學」場域,即人與機械、自然與工業之間的緊張共構。從攝影理論的角度出發,這張影像與攝影評論家艾倫‧塞庫拉(Allan Sekula, 1951-2013)提出的工業影像批判有明確的呼應。翁庭華並未以美化、讚頌技術力量的方式處理火車意象,反而強調其污染性與侵入性。那厚重的煙霧成為畫面中的「視覺污點(visual stain)」,阻斷觀者對影像的審美距離,強迫我們面對工業暴力與自然衝突的現實。 從地理與歷史脈絡來看,這類蒸汽火車曾在臺灣北部的礦區頻繁出現,如瑞芳、猴硐、平溪等地。這些地區在日治時期即開始進行大規模煤礦開發,至國民政府時期仍為礦業重鎮,直至1980年代礦業式微,這些火車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因此,火車在此影像中不僅是運輸工具,更是歷史、技術與環境變遷交會的象徵。翁庭華透過鏡頭所捕捉的,不只是機械,而是其所召喚出的一整個時代的軌跡與痕跡。 蕭伊伶–「114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翁庭華
  • 日期
    年代: 1962~1962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