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簸篩〉

湯思泮攝於1953年。這張畫面充滿動感,人雙手持著搖動的簸篩,閃過的母雞,不特別對焦於被攝者的臉龐,其後還有一個人以及身旁拿著竹竿湊熱鬧的小孩。他以行為動作的定格為主,構圖上就有遠—中—近。 〈簸篩〉這個動作,是往昔農家採收穀物後,晾晒時去除雜質的必要動作。他明白這些靠密集人力處裡的傳統農家耕作法中就會被科技取代的,因此都不吝拍攝記錄下來。 始終堅信攝影必須發揮樸實的紀錄特質,未曾受過一天攝影專業訓練的湯思泮,其作品總是透露出素樸卻耐人尋味的恬淡氣息,散發著人文關懷。 早期他即接受外來的藝術觀念,無論是抽象、寫實、超現實等表現方式都了然於心。但他認為攝影能做的,繪畫未必能做到。主張攝影應該發揮其本質,也就紀實路線。他對於曾經十分流行、以19世紀的印象派繪畫美學為準的「畫意攝影(pictorial photography)」並不以為然,但當攝影作品破壞了攝影本質,拍得像畫一樣他,認為何必要拍?也沒意思。 他自陳在拍照時只是把社會裡有意思、有意義的東西喀擦起來,他稱之為「直接攝影(straight photography)。 古碧玲-「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湯思泮
  • 日期
    年代: 1953~1953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