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鳴鵰1922年出生於桃園大溪,與攝影家張才、鄧南光被譽為臺灣攝影史的光影先行者,三人各以不同的寫實影像風貌,在1940至50年代引領臺灣攝影軌跡。 李鳴鵰14歲時,開始接觸攝影,在桃園「大溪寫場」擔任學徒,後前往廣州學習繪畫,於太平洋戰爭期間在日軍衛生防疫部隊繪製海報並擔任日文顧問。返台後於榮町二丁目(現台北衡陽路)開設「中美照相器材行」,同時致力推動臺灣攝影學會活動與影展,並創辦了臺灣戰後第一本攝影雜誌《台灣影藝》。 李鳴鵰的作品重視光影與構圖,影像質樸溫厚,為台灣早年的庶民生活與田園風貌留下豐富記憶。其影像聚焦於鄉村、模特兒等,以寫實風情呈現人性良善的面貌。 出處:傅遠政,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詮釋資料,2021。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