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俗技藝-泰雅的編織

〈民俗技藝-泰雅的編織〉一文,由邱怡芬撰寫,登載在南澳鄉公所出版之《南澳鄉簡史》內,於2002年12月出版,主要敘述南澳鄉泰雅編織的藝術、種類、傳承與現況。 《南澳鄉簡史》為南澳鄉公所委託佛光大學編纂,本文作者當時就讀該校生命學研究所,在文化與藝術章節中,介紹南澳鄉的泰雅的女子善於編織,手藝精巧,頗負盛名,還特別提到夾織紋樣的菱形,有泰雅「眼睛」的意思,具有保護穿戴者的作用。後段則描述泰雅織品有多種用途,可作為衣服、床單、墊被、吊床、毯子、披風和腰帶等等。文中也敘述早期泰雅少女12歲時跟著母親織布,15歲到19歲學習織布,到20歲起至40歲,則是織布的成熟時期。如今,泰雅傳統編織則由學校規劃課程,並在各村社區成立傳統編織工作室,傳承民俗技藝,延續泰雅文化。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南澳鄉公所提供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宜蘭縣
  • 撰寫者
    陳進傳;林躍龍
  • 創作者
    邱怡芬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2/12/3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南澳鄉公所
  • 尺寸
    19×26.5公分
  • 存放位置
    宜蘭縣史館、文化局圖書館
  • 材質
    紙本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