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蓪草紙花介紹及其在台灣產業之淵源

〈蓪草紙花介紹及其在台灣產業之淵源〉一文,作者張文義、樊德惠,登錄在《黃德河的蓪草紙花世界》,於2014年7月出版,本文主要敘述蓪草及其相關歷史沿革,以及蓪草產業的發展概況 文中先介紹蓪草,又名通脫木、空樹、大蓪草、花草等,英文為(Tetrapanax papyrifer),有台灣原生種及特有種,屬五加科落葉灌木。蓪草莖幹裡的海綿狀髓心可以通脫出雪白的蓪草,能刨製成天然紙材,稱為蓪草紙,其浸濕後延展性極佳,可做成蓪草紙花等手工藝品,以新竹以北出產品質最好,新竹則為主要產區。文中也提到「噶瑪蘭廳志」卷六物產-藥之屬篇,清代在宜蘭地區也有運用蓪草作為藥材及花藝材料的記載。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積極蓪草產業,1925年曾以「無纖維織之紙張」獲得巴黎國際手工業博覽會獲得優等獎,使台灣蓪草紙行銷全世界。可惜二戰之後逐漸沒落,最後終於不敵塑膠花製品, 1993年最後一家蓪草紙業遷到中國,台灣百年蓪草紙產業畫下休止符。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宜蘭縣文化局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宜蘭縣
  • 撰寫者
    陳進傳;林躍龍
  • 創作者
    張文義、樊德惠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4/07/0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尺寸
    21×29公分
  • 存放位置
    宜蘭縣史館、文化局圖書館
  • 材質
    紙本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