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噶瑪蘭采風錄二則

〈噶瑪蘭采風錄二則〉一文,作者陳健銘,於2002年5月刊登於《宜蘭文獻雜誌》第57期,發表二篇短文:1.二結仔臨潼關,一結仔陳三翻;2.宜蘭的補鼎師。前篇敘述一句俗諺中,所蘊含宜蘭傳統戲劇與庶民生活的歷史;後篇則記錄了已然消失了的民俗工藝—補鼎匠師的故事。 文中敘述了宜蘭第一位補鼎師傅姓黃名騫,人稱補鼎騫,早期常在新民路自家門口補鼎,補鼎時,有不少圍觀者,由徒弟拉風箱,師傅顧爐,爐上放土鉗鍋,師傅在鍋內放進生鐵片,此時風箱快拉,烈火把鐵片熔成鐵水,接著把熾熱的鐵水滔起澆進鍋鼎的破洞裡,再用布團把鐵水壓平,冷卻後,鍋鼎便修復完好如初。接著,也提到俗諺「九芎頭炊甘磨粿」中的吳姓補鼎師傅,人稱九芎師,在北門口開業。另外,談及藍坤榮補鼎師傅,是挑著擔子在宜蘭地區走透透;而黃石頭埔鼎師傅則在慶和廟附近開店,並提到這時候補鼎業已逐漸沒落,須兼職其他工作,才能夠維持生計。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宜蘭縣文化局提供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宜蘭縣
  • 撰寫者
    陳進傳;林躍龍
  • 創作者
    陳健銘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2/05/0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尺寸
    19*26公分
  • 存放位置
    宜蘭縣史館、文化局圖書館
  • 材質
    紙本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