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泰雅族口簧琴的功能

「泰雅族口簧琴的功能」一文,作者劉克浩,於1997年6月登載於「宜蘭文獻雜誌」雙月刊,主要敘述泰雅族口簧琴的形制及其功能之探討。 本文分別從泰雅族分布情況、口簧琴形制及口簧琴的音樂功能三方面來討論。首先提到泰雅族位於臺灣北部的山地,包括宜蘭的南澳鄉與大同鄉,也在口簧琴吹奏的音樂傳遞範圍之內。接著,提到泰雅族口簧琴的式樣,包含琴身、簧片、彈撥三部分,材質則有竹、骨、銅、鐵、鋼、象牙等。第三部分則敘述口簧琴的音樂功能,泰雅族的口簧琴有娛樂、男女傳達愛意、語意的傳遞及音樂涵意等運用,文中也提到南澳鄉南澳村及金洋村所演奏的旋律,均清楚環繞著音樂動機的意涵。最後,作者感慨傳統泰雅族的口簧琴,己隨吹奏者的凋零而漸漸消逝,如何把口簧琴及其音樂留存住,才是目前最緊要的課題。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宜蘭縣文化局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宜蘭縣
  • 撰寫者
    陳進傳;林躍龍
  • 創作者
    劉克浩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7/07/0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尺寸
    19*26公分
  • 存放位置
    宜蘭縣史館、文化局圖書館
  • 材質
    紙本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