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與時間對話的聲音,潘師佑的sine天鼓工作

「與時間對話的聲音,潘師佑的sine天鼓工作」,作者吳緯婷,於2017年6月登載於「宜市宜居」期刊,敘述潘師佑潛心投入天鼓製作的經過。 本文首先介紹潘師佑就讀宜蘭高中時,擔任樂團鼓手後,便走進了音樂的不歸路。大學畢業,曾經跑到鄉下的三合院,嘗試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接著回到故鄉宜蘭後,投入天鼓的製作,初期,他收購廢棄瓦斯桶,裁切、焊接、磨光、上漆、彩繪、調音等,賦予「鼓」一個新的感官,製作出了第一個純手工天鼓。不久,台灣第一個手作天鼓工作室—《Sine. 天鼓 工作室》,在宜蘭成立了。「天鼓」,英文原名是「tank drum」,中文取其諧音為「天鼓」。幾年來,天鼓已累積起國內外固定買家,也研發多種天鼓產品。文中提到潘師佑認為,如果要長久經營,勢必得與眾不同、擁有自己的元素,必須自我要求,以安靜的心靈製作樂器,打造出內心簡單與純粹的聲音,敲奏屬於空靈、優美、又延音綿長的樂曲。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宜蘭市公所提供
  •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宜蘭縣
  • 撰寫者
    陳進傳;林躍龍
  • 創作者
    吳緯婷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7/06/01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出版者
    宜蘭市公所
  • 尺寸
    19*26公分
  • 存放位置
    宜蘭市立圖書館、文化局圖書館
  • 材質
    紙本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