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傳承三代看盡竹業興衰 簡添盛身懷竹工藝絕活

跟傳承三代看盡竹業興衰 簡添盛身懷竹工藝絕活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傳承三代看盡竹業興衰 簡添盛身懷竹工藝絕活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傳承三代看盡竹業興衰 簡添盛身懷竹工藝絕活

〈傳承三代看盡竹業興衰 簡添盛身懷竹工藝絕活〉一文,由梁曉繽編寫,2018年8月刊載於《幸福宜蘭》百工圖,敘述「光興竹行」走過半世紀,傳承三代的傳統竹藝工坊之故事。 本文先介紹第一代簡阿興,1971從台北瑞芳搬來宜蘭,起初到南方澳做魚簍,之後在宜蘭市橋頭旁開設光興竹行。接著談50年次簡添盛從小跟著父親工作,傳承家傳竹藝,晚上讀高中夜校的經過。文中也提到,台灣原產的竹子,直聳厚實,尾段強韌,價格最好,不過沒有工人願意到山上伐竹,加上進口竹子的競爭,台灣伐竹產業已然沒落。80年代開始,民生器具被塑膠取代;90年代,建築業的竹製鷹架也被鐵製鷹架取代,竹子產業從此一蹶不振,必須靠台電員工的竹梯需求、與農作物搭竹架等,勉強維持生計。而光興竹行手工做的母娘椅、竹椅、搖 籃、竹躺椅等竹器,則是接單製作,由於沒用鐵釘,全部是以接榫和烘烤讓竹子自然彎曲組合而成,尚屬頗受歡迎。文中也提到製作竹器的工具和手法,並敘及曾經和礁溪陳金華師傅學了烘軟彎折的技術。最後則談到簡添盛已逐漸把竹行傳給長子簡紊儒、次子簡紊宇經營,他則專心在宜蘭與羅東開課教授竹器製作,希望把宜蘭竹藝技法給傳承下去。

下載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公眾領域貢獻宣告(CC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0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資料來源
宜蘭縣縣政府提供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宜蘭縣
撰寫者
陳進傳;林躍龍
創作者
梁曉繽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08/01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宜蘭縣政府
尺寸
19*26公分
存放位置
宜蘭縣史館、文化局圖書館
材質
紙本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