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頭城礙子

走在頭城的街頭巷弄裡,偶爾你會發現許多建物外牆上或欄桿間,有綴飾著一些大小不同、形式特殊的白色瓷器,這一個個白滑潤澤的小東西就是"礙子"。原來早期礙子生產技術尚不純熟,因此常有許多瑕疵品,工廠便將這些不良品放置廠前,免費供民眾自由取用。礙子,為泛指用於輸電系統之中,連接電線桿、鐵塔與傳輸高壓電的懸掛電纜之間的絕緣裝置,其功用是做為隔開電線與電塔的絕緣體。戰後電源漸漸走入民間、進入家庭,大大小小的礙子需求日益增加,相關設備也漸漸順應而生。初期礙子必須仰懶日本進口,後來第一屆宜蘭縣議員林才添之子──林義剛,自日本習得礙子製造技術,同時引進至台灣生產製造,林家遂於1961年將原本從事磚瓦生產的工廠,轉型為製作高壓電桿絕緣體「礙子」,全盛時期曾承攬全台礙子的需求,直到2001年代電線桿逐漸地下化,產業式微沒落而關閉。2016年其孫林士傑返鄉創業,在老家重新掛起「添大興業」的招牌,轉型為居家無障礙改善服務的空間,也喚醒了鄉親們的記憶。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莊文生;鄭文嵐;謝淑娟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