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龜山島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

大溪招魂碑為日治時期的海難紀念碑,全名「龜山島遊覽遭難者之招魂碑」,座落於宜蘭頭城大溪漁港港邊山岬上,為1938(昭和13)年10月13日所立,招魂碑分為基壇、碑座、碑身三部份,兩側置石燈籠,燈籠上有落款「昭和拾参年戊寅」、「拾月拾三日吉置」。緣由是年5月19日一艘乘載著27名旅客的觀光船「見取丸」自大溪漁港開往龜山島,途中發生海難,僅有4人獲救,25位罹難者中包含當年羅東街長陳純精的長子陳呈雲、宜蘭大鑼世家「林午鐵工廠」林午師傅的父親林阿時、大溪保正吳蕃薯之子吳水土、以及臺灣第一苦旦廖瓊枝的母親廖珠桂。碑文內容長達四百多字,詳細記載了當時發生的經過,並述及吳蕃薯念海上孤魂無所依歸,乃倡議建碑憑弔。招魂碑佇立港邊與龜山島遙遙對望,碑旁有新建涼亭,展望港口視野極佳。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莊文生;鄭文嵐;謝淑娟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昭和年間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