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1874 (同治13) 年日本藉口琉球船民遭臺灣原住民殺害而出兵臺灣南部,史稱牡丹社事件。清廷因而體認外人覬覦台灣,急派欽差大臣沈葆楨來臺善後,並闢北中南三路,以打通台灣東西之間的聯絡道路,充實後山防務。其中「北路」由沈葆楨召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及其率領的十三營官兵,接任臺灣兵備道夏獻綸的臺灣北部防務工作及開山撫番事務,從東澳起工,續闢蘇澳至花蓮奇萊之間的道路。這條北路,後來被稱為「蘇花古道」,即是今日蘇花公路之前身。此路完工後,羅大春囑咐僚屬勒石立碑,以為紀念。此碑高207公分、寬60.8公分、厚13.8公分,目前置於蘇澳鎮朝陽里朝陽路震南宮旁,雖經一百多年,至今仍保存良好,其碑文經過漆金,字句亦清晰可讀,居民並於碑前置有香爐加以祀奉。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莊文生;鐘碧娟;謝淑娟
  • 創作者
    羅大春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同治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尺寸
    高207公分、寬60.8公分、厚13.8公分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