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臺北古地圖考釋

本書的研究對象,是一張荷蘭人於1645年左右所繪製的大臺北古地圖。這張地圖堪稱是北臺灣近代初期史的縮影,也就是說,吾人可從這張地圖,看到大臺北地區,經歷西班牙、荷蘭,甚至是明鄭、清領初期的歷史。
從「左圖右史」的傳統觀點來看,地圖的功用不僅在於標誌地點,它也是歷史建構的重要一環。因此,史家只要有心,從研究古地圖的角度出發,就可在這張1645年古地圖中,不斷地發現「文字資料」所漏記的重大歷史事象。而從這張古地圖可看出在描繪港灣、河流交通要道,以及沿岸村社;古圖中又標有一至六十一號的阿拉伯字,左上角則為各號的說明文字。因此,本書在第一章交代該圖的有關資料後,其餘各章便配合地圖的脈絡,分成基隆河、新店大漢溪、淡水河口,以及北部海岸、和平島等流域與地區,按號碼順序分別考釋。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王于姍
  • 創作者
    翁佳音
  • 時間資訊
    登入日期
    2019/11/15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