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斗六の龜裂

雲林溪源自古坑東和,流經斗六市區,於大北勢匯入虎尾溪,雖非壯闊大川,卻是見證歷史的城市之河,歷史上也可見許多與雲林溪相關的史料與記憶,不失為觀察斗六地區發展的側記。


本文摘自《臺灣日日新報》1906年4月8日的報導〈斗六の龜裂〉,記錄同年3月17日梅仔坑地震一事,其中包括斗六廳的災情。


內文描述,地震使嘉義梅仔坑及日月潭有龜裂、噴泉等狀況,造成斗六廳下的地盤龜裂落陷,從洞噴出砂土的情況。主要是石牛溪、虎尾溪本身的破裂,其中虎尾溪裂向北方致使田地塌陷,流向至溝仔埧的北方斗六街庄。雲林溪的河床也裂開,溝仔埧的東方溪邊厝庄也噴出砂土且多少有坍塌,附近多處有坑洞及小裂痕,走在13町就有兩、三公尺大的洞口,小洞口則會噴出青黑色的土砂。


梅仔坑地震發生於1906年3月17日,因陳厝寮、梅山斷層錯動引發芮氏規模7.1的有感地震,震後出現一條13公里的大斷層,略呈東北東-西南西走向,除了地面裂縫外也出現噴砂的現象。此次地震是臺灣有文獻記載以來,死傷總人數為第三慘重。

基本資訊

  • 取得方式
    翻拍自《臺灣日日新報 影印本》(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
  • 撰寫者
    黃莉婷、蔡雅薇
  • 創作者
    臺灣日日新報社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06/04/08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