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開發甚早,是藍染原料大菁的主要栽植地,陽明山區的溪流旁都會種植,是天然藍靛的植物,也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後因人造染料的研發而沒落。為復育大菁,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曾在大屯自然公園進行「菁礐」整建工程,完成一組菁礐,包含二座浸泡池、一座沉澱池,並舉辦「菁礐再現」活動,將浸藍、打藍、製藍的過程依古法操練,重現先人製藍產業過程。
湖山里原沒產大菁,2004年湖山國小顏世廷老師,從國家公園拿了30株大菁苗校園栽種,作為教學用途,並在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解說課賴修怡小姐協助承辦藍染研習活動,並聘請解說課陳吾妹老師來校擔任授課老師,逐步發展藍染課程,並成立「湖山染工坊」,尤其藍染與校園生態為主的草山遊學已深化成為學校的特色之一。從大菁扦插、了解大菁與陽明山區的關係,採藍、浸藍、打藍、取藍、建藍、學習各種染法等歷程,到環境生態、水資源、綠建築廢料零廢棄等引導小朋友認識與體驗地方文化,推動綠色教學與環境教育,讓校園成為一個大教具。使得原本面臨人口外移壓力的學校從此翻轉,每年六月的畢業典禮,每個畢業生都會穿上自己親手染獨一無二的藍染衣服,參加這重要的日子。
湖山的美麗逐漸被看到,96年學校開始推動草山遊學計畫,接受其他學校到湖山作一日體驗教學,湖山靠著大菁與藍染,為老化的村落帶來新活力,為以往的歷史作見證,站在高崗上的「大菁」屹立不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