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國86年鄭春山拍攝金瓜石戰俘營立碑追思儀式

民國31年(1942)11月,日軍將在新加坡戰役中自南洋虜回的英軍戰俘約五百人,集體遷移至今日金瓜石勸濟堂下方坡地上,成為「台灣俘虜收容所第一所」,這裡聚集了來自大英國協、加拿大、澳洲等地的被俘軍人,因此被金瓜石居民稱為「啄鼻仔寮」(即「高鼻子外國人住的地方」)。民國31年(1942)至民國34年(1945)間,金瓜石地區戰俘被當作鑛山的補償勞力,必須入坑工作,在普遍水土不服、營養不良、鑛坑工作環境危險性高,以及遭日軍毆打凌虐的狀況下,造成眾多戰俘死亡。民國34年(1945)5月,戰俘被遷移到新店山區,直到日軍投降時,最初的五百多名戰俘僅八十九位在極度虛弱的狀態下生還。

後來,當時存活下來的戰俘組成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Taiwan POW Camps Memorial Society),於民國86年(1997)11月23日在金瓜石戰俘營遺址興建紀念碑,並於同年開始舉辦紀念追思儀式,本圖拍攝於民國86年(1997)立碑追思儀式現場,當天由中華民國海軍一級上將宋長志致詞,場面肅穆。畫面右四著軍裝者為當年11月18日與家人共五人同遭罪犯陳進興挾持的南非大使館武官卓懋祺上校,在追思儀式當天,可見因挾持過程受槍傷的左腳。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鄭春山
  • 創作者
    鄭春山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97/11/23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