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國60年代鄭春山拍攝金瓜石鑛區金絲線產品顯微鏡檢驗

本圖拍攝於民國60年代(1970年代)的金瓜石金絲工場內,畫面中的女作業員正在透過顯微鏡進行金鋁線成品出貨前的最後品管,金鋁線為高科技精密產業所需材料,因此品質管制極為嚴格、不容許任何瑕疵,檢驗作業必須在無塵的環境中進行,畫面中可見作業員也穿著無塵工作服。

金加工是因應新科技電子工業的發展,黃金原本供作貨幣、工藝品、裝飾品,由於科技工業用途甚廣,尤其電子工業所需的黃金線路,是比頭髮還要細的高純度金絲,為重要材料,因此台灣電子工業發展迅速,金絲的需求量年有增加,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金公司」)於民國62年(1973)11月籌建,金線工場引進國外技術,供應國內工業用戶,節省外匯,民國64年(1975)12月完成,製造半導體電子工業使用的金質引線,並於民國69年(1980)增設鋁線工場,以進口的鋁錠原料製造鋁質引線。

金、鋁線加工為精密工業,所製造的金線或鋁線直徑在0.001英吋以下,即一公克的黃金可拉成一百公尺以上長度的絲線,每年可生產金線七萬四仟呎和鋁線四萬四仟呎。

註:金瓜石鑛山以「廠」為一級單位,如「選廠」、「煉廠」;廠下設數個「工場」為二級單位,如「氰化收金工場」及「浮選工場」;工場以下則又分作數個「股」為三級單位。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鄭春山
  • 創作者
    鄭春山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70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