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拍攝於民國70年代(1980年代)禮樂煉銅廠內,為電解槽正在出銅的情景,宏偉的電解工場內部是規格整齊的電解槽,槽面排列著導電棒,吊掛著陽極板及陰極板,畫面右上角從電解槽面吊出顏色鮮豔、品質極高的電解銅成品,稱做「出銅」。銅精煉後,含銅量在99%至99.6%之間的粗銅由於純度不足,不能作工業使用,因此需要鑄成陽極板,經過電解去除精煉銅難以去除的雜質。用純銅薄片作為陰極,再把陰、陽極片放在電解槽中,用硫酸銅溶液作為電解液,在直流電的作用下,陽極的銅溶解下來進入溶液,而溶液中的銅在陰極上析出。
電解液保持在攝氏60至65度的恆溫壯態,電壓在0.25V至0.3V之間,由於電壓不高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電解液在電解過程循環,淨電液保持電解液所含雜質不超過限度,電解過程中不活潑的雜質不會溶解,而會成為陽極泥沉澱在電解槽底;活潑的雜質雖然在陽極溶解,但不能在陰極沉澱,所以通過電解,陰極可以得到純度很高的銅,稱為電銅。殘餘的陽極銅送回吹煉爐重煉,銅電解所產生之陽極泥,則收集回煉金場回收其中的金、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