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拍攝於民國70年代(1980年代)由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臺金公司」)在哩咾地區設置的禮樂煉銅廠內,畫面右上角的煲子正在將吹煉爐生產出來、溫度極高的「泡銅」倒入精煉爐,整個作業必須以吊車操作。
吹煉爐處理反射爐所產生之鑌銅,銅以熔融狀態由煲子送進轉爐,鑌銅之主要成分為銅、鐵、硫,三者合計所佔比例達到百分之九十五,剩餘的百分之五則為其他雜質,因此需先製造爐碴排除雜質,造碴的方式是吹送空氣,使空氣中的氧幫助氧化鑌銅中內含之硫化亞鐵與雜質結合成爐碴,所產爐碴含銅量約百分之三,再送至反射爐回收;其次,造銅階段之特點為爐溫升高,可加入冷料及回爐之廢極等以降低爐溫,完成之產品為「泡銅」(俗稱「初銅」),含有大量氣泡,需以煲子轉送至精煉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