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拍攝於民國60年代(1970年代)後期,從水南洞選廠方向往北俯瞰水南洞沉澱銅池,畫面遠處可見陰陽海以及已開通的北部濱海公路,而沉澱銅池上有十多名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洗鐵作業;所謂「洗鐵」是因為從坑內流出的含銅鑛水流到槽內與廢鐵接觸,就會因化學反應生成沉澱銅附著於廢鐵上(CuSO4+Fe→FeSO4+Cu),工人們每天將廢鐵翻洗兩次,使附著於廢鐵的沉澱銅脫落,隨水沖入池中沉澱,以生產沉澱銅。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金公司」)於民國66年(1977)停採銅鑛後仍持續沉澱銅的作業,其產量成高達每月一百廿四噸,成為金瓜石鑛山銅生產的來源之一,直到民國70年(1981)起,國內環保意識高,台金公司為避免外界誤解沉澱銅排水造成陰陽海汙染,於是結束沉澱銅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