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拍攝於民國65年(1976),畫面左上方階梯型廠房為水南洞選廠,右上方為煉銅廠。光復後金瓜石所產銅鑛,原本由水南洞選廠碎鑛、磨鑛浮選成為銅精砂之後,再運往日本佐賀關代煉,直到民國60年(1971),日本正視煉銅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拒絕繼續代煉,拍攝前數年,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金公司」)為滿足煉製銅鑛的需要,派員至南非考察,返國後以最經濟簡單的方式規劃設計了年產一萬噸的煉銅廠,並於民國61年(1972)及民國62年(1973)先後落成啟用。畫面遠處山頭可見清晰的煙囪,是設於六坑口下方山坡地上的六十米高排煙口,以排放煉銅過程所產生的硫化氣,當時環保意識較弱,未確實進行廢煙的回收處理,廢煙排放前雖然會先通過洗滌塔脫硫,但成效不佳,從畫面中山頭瀰漫的煙霧可以想像,硫化氣的氣味在當時嚴重影響金瓜石與水南洞地區的居住品質,大部分居民為求在鑛山工作營生而選擇隱忍,但財力狀況較好的居民則紛紛向外地遷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