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國60年代鄭春山拍攝金瓜石鑛區禮樂煉銅廠建廠狀況

本圖拍攝於民國60年代(1970年代)晚期,為禮樂煉銅廠於哩咾地區建廠的工程情景,該廠在民國66年(1977)開工興建,直到民國69年(1980)竣工並於隔年開始正式生產電銅。

金瓜石生產之銅精砂,從日治時期開始長期運往日本佐賀關的煉銅廠提煉,然而,由於金瓜石所生產之硫砷銅鑛含砷量高達百分之五,日本後來以污染環境為由,不再為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金公司」)生產銅精砂,因此,台金公司先改為將原鑛粗煉成鑌銅、再送往日本代煉,民國62年(1973)底,年產一萬噸的水南洞煉銅廠落成啟用後,終於可自行完成一貫作業煉銅,在煉銅經驗與技術的累積下,當鑛源枯竭、停止銅鑛生產之後,順應當時台灣經濟發展對銅原料的需求,在經濟部的特別支持下,台金公司改變經營模式,進口銅鑛砂自行冶煉,於是選址在哩咾地區新建年產「五萬噸」電解銅的「禮樂煉銅廠」,俗稱「五萬噸」。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新北市瑞芳區哩咾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5.122142
  • 所在地-經度
    121.874196
  • 是否開放
  • 隸屬
    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撰寫者
    鄭春山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