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拍攝於民國60年代(1970年代),從濂洞里聚落方向往東俯瞰水南洞沉澱銅池。水南洞沉澱銅池位於東北角濱海公路陰陽海轉金瓜石約五十公尺處。金瓜石鑛山沉澱銅的採收作業始於大正14年(1925),後來坑道陸續開挖,沉澱銅槽設施增加,先後共設置五處,目的在回收流出坑外的含銅鑛水,利用廢鐵與銅起置換作用的原理收取沉澱銅。
二戰期間各區沉澱銅工作場因遭美軍戰機轟炸、損害嚴重,戰後評估七坑口處的第五區沉澱銅池過去產量最豐、高達全鑛山沉澱銅產量百分之八十,於是優先修復,並於民國35年(1946)8月恢復正常運作,其後廿年間,又陸續於五坑、六坑設置沉澱銅。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金公司」)於民國66年(1977)停採銅鑛後,仍持續沉澱銅的作業,其產量成高達每月一百廿四噸,成為金瓜石鑛山唯一銅鑛來源,直到民國70年(1981)起,國內環保意識高,台金公司為避免外界誤解沉澱銅排水造成陰陽海汙染,於是結束沉澱銅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