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民國60年代鄭春山拍攝金瓜石鑛區水南洞沉澱銅池全景

本圖拍攝於民國60年代(1970年代),從濂洞里聚落方向往東俯瞰水南洞沉澱銅池。水南洞沉澱銅池位於東北角濱海公路陰陽海轉金瓜石約五十公尺處。金瓜石鑛山沉澱銅的採收作業始於大正14年(1925),後來坑道陸續開挖,沉澱銅槽設施增加,先後共設置五處,目的在回收流出坑外的含銅鑛水,利用廢鐵與銅起置換作用的原理收取沉澱銅。

二戰期間各區沉澱銅工作場因遭美軍戰機轟炸、損害嚴重,戰後評估七坑口處的第五區沉澱銅池過去產量最豐、高達全鑛山沉澱銅產量百分之八十,於是優先修復,並於民國35年(1946)8月恢復正常運作,其後廿年間,又陸續於五坑、六坑設置沉澱銅。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金公司」)於民國66年(1977)停採銅鑛後,仍持續沉澱銅的作業,其產量成高達每月一百廿四噸,成為金瓜石鑛山唯一銅鑛來源,直到民國70年(1981)起,國內環保意識高,台金公司為避免外界誤解沉澱銅排水造成陰陽海汙染,於是結束沉澱銅作業。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新北市瑞芳區水南洞(水湳洞)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5.122467
  • 所在地-經度
    121.860336
  • 是否開放
  • 隸屬
    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撰寫者
    鄭春山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5.122467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860336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新北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瑞芳區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水南洞(水湳洞)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