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為民國60年代(1970年代)的金瓜石長仁露頭,昔日金瓜石鑛山的鑛床依位置可分為本山、長仁及粗石山三個系統,長仁露頭位於獅仔山(茶壺山)下,其中以本山鑛床較早被發現開採。明治37年(1904)六月中旬,日本總督府鑛務課長福留喜之助巡視金瓜石鑛山,在金瓜石溪的小丘上休息時,偶然發現鑛床露頭,經剝除表土,看到金銅鑛的粉狀結晶,同年八月,金瓜石鑛山由北側高一七〇英呎的地方開鑿探勘平巷,在巷道中發現大量硫砷銅鑛,於是取鑛主田中長兵衛和鑛長小松仁三郎的名字命名為「長仁鑛床」,其後又陸續發現了第一長仁、第二長仁、第三長仁、第四長仁等鑛床,長仁系鑛床發現之後,金瓜石鑛產量大增,逐步成為東亞最大的金銅鑛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