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渡船巷

基隆河是唯一流經本區的河川,本區早期的發展與基隆河息息相關,松山舊稱「錫口」原意即為「河流彎曲處」,這裡的河流指的是基隆河,可見該河對於本區的重要性。

早在十七世紀中期,西班牙人及荷蘭人就曾經循基隆河來到本區,這時錫口已是基隆地區與臺北盆地最重要的商業交易中繼港口,成為臺北來往基隆必經之地。到了十九世紀初期的清道光年間,往返艋舺(萬華)和噶瑪蘭(宜蘭)、雞籠(基隆)之間,錫口更是必經之地。如果想從艋舺或大稻埕(臺北市)到雞籠港(基隆市),除了走從淡水河出海,沿北海岸登陸的路線外,更多人的選擇是搭小船逆淡水河而上進入基隆河,經錫口、南港到八堵附近的鶯歌石溪港上岸,翻越獅球嶺,進入雞籠港,相反的路線亦然。至於從噶瑪蘭要到臺北,基隆河路線更是不二的選擇。一般北上南下的船隻至錫口後,會先在松山慈祐宮後方靠岸停泊,然後再轉至其他目的地。現在饒河街221巷舊名「渡船巷」,便是舊時旅人和貨物上岸的所在。所以錫口儘管當年還只是基隆河畔的小聚落,但在不管是貨物聚散或者人員運輸皆賴水運往來的年代,有其難以取代的轉運和運補功能。

更有甚之,錫口的水運功能還擴及海外貿易。到噶瑪蘭、雞籠的商品貨物,需要從這裡送進臺北城裡,或順著基隆河到達淡水港口,其中出口的大多轉運到中國大陸地區銷售。後因基隆河開始淤積,至日據時代盛況已不復從前,過去繁華的景象,如今只剩下一個「渡船巷」(饒河街221巷)作為緬懷當時情景的見證。




基本資訊

  • 別名
    饒河街221巷
  • 免費進場
  • 是否開放
  • 撰寫者
    林正三、蔡素貞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