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鐵路雜詠

【歷史背景】清光緒13年(1887年),當時的臺灣巡撫劉銘傳奏准利用淞滬鐵路拆除之設備興建台灣鐵路基隆到新竹段。清光緒17年(1891年)10月設立「錫口火車碼頭」。錫口站剛開始只是簡易售票房,大正 9年(1920年)日人將大加納錫口街改為臺北州七星郡松山庄,錫口站改稱松山驛。騰雲號是台灣第一部蒸汽機車,為1888年清朝台灣巡撫劉銘傳向德國購入的兩部蒸汽機車之一,當時正式名稱為「騰雲一號」。該機車運送至台灣後,自1891年起,連同其他7輛新購蒸汽機車,行駛於基隆—臺北(大稻埕)間的臺灣鐵路。1895年進入日治時期後,騰雲號仍繼續營運於縱貫線鐵路之上,直到1924年才正式退休。

【題解】臺鐵路為中國第一條以載客為目的的鐵路。清光緒十四年(1888)八月五日,騰雲號開始試運轉於大稻埕至錫口(今松山)之間,退役後目前陳列於臺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國立台灣博物館旁作靜態展示。

【作者】林正三(1943—)字立夫,號惜餘齋主人。曾任瀛社社長、理事長,乾坤詩刊社古典詩主編。現為松山社大講師,瀛社詩學會常務監事,乾坤詩刊社顧問。著有《詩學概要》《閩南語聲韻學》《松山地區之古老詩社──松社》《臺灣古典詩學》《音韻闡微之校正與閩南語之音讀》《古雅之閩南語音讀》《惜餘齋瓿稿》《惜餘齋續稿》暨《瀛社叢書》等多種。歷任成功大學鳳凰樹文學獎古典詩評審、台北文學獎古典詩評審。

【注釋】騰雲號是臺灣第一部蒸汽機車,當時臺灣巡撫劉銘傳德國所購買。直到一九二四年才正式退休。目前陳列於臺北市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國立臺灣博物館旁。

【譯文】臺灣鐵路之興築,尤早於大陸地區。而第一站試營運,即是臺北到松山這一段。「騰雲號」乃是當時第一部機關車,為德國之所製造。(本作旨在保存鄉土文獻。)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正三、蔡素貞
  • 創作者
    林正三
  • 時間資訊
    入庫日期
    2019/11/13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