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松江泛月

【歷史背景】詩中寫道霓裳曲奏憶三郎,《霓裳羽衣曲》在唐宮廷中倍受青睞,在盛唐時期的音樂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宮廷中表演時,唐玄宗親自教梨園弟子演奏,由宮女歌唱,採用群舞形式。此舞後來傳到民間,有關此曲的表演情景,白居易、元稹等人的詩中均有精彩描寫。唐玄宗是睿宗李旦的第三子,當時俗稱皇族及貴家子弟為郎,玄宗為三子,家人親屬皆稱為三郎,或稱李三郎。玄宗喜音樂歌舞,能作曲編導,立內教坊,養梨園子弟,日夜美女簇擁,聲樂相伴,得意快活,過著人間天上的生活。宋人有快活三郎的俗說。

此詩作於淡北、高山、松社三社聯吟。松社過去的活動常有數社聯吟、數縣市聯吟、全國聯吟等多種。淡北、高山、松社三社在五十一年光復節,也曾於靈源寺舉辦過聯吟活動。

【題解】淡社、高山、松社聯吟。詩作見於民國六十年十二月《詩文之友》三十五卷二期及《松山地區之古老詩社——松社》頁四一二。

【作者】李宗波(1934—),號孟津。新北市三芝人。為名儒蕭獻三及門。業商,閒時吟詠自適。曾任獅子會會長、三○○區副財務長、諮議,臺北市煤炭公會理事長,臺北靈安社社長,中國詩經研究會副會長,臺灣瀛社詩學會常務理事等。臺北市義消總隊顧問,九府仙師廟主任委員,廟寺聯誼會長,臺北縣體育會副主任委員,淡水李氏祖廟主任委員。著有《環球旅遊吟草》。

【注釋】彩鷁:鷁〔一ˋ〕,一種水鳥。古代常在船頭上畫鷁,著以彩色,因亦借指「船」。霓裳曲:〈霓裳羽衣曲〉的略稱。唐‧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撚抹復挑,初為〈霓裳〉後〈綠腰〉。」

【譯文】一望無際的煙波,茫茫的流水,正是秋色平分的季節,夜猶未盡。八月裡駕著小船,遠處傳來《霓裳羽衣曲》,使人遙憶當時的唐明皇。月影漸移,松江已趨岑寂,清光照徹中天而桂殿飄香。聽著遠處烏鳥的啼聲,已經知道天將破曉,而天邊的月色仍然明亮得像白天一樣,似在送別歸家的輕航。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正三、蔡素貞
  • 創作者
    李宗波
  • 時間資訊
    入庫日期
    2019/11/13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