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此乃松社四十週年紀念之詩作,時任社長為松社第二任社長莊根茹,作者林江郁為接棒的第三任社長(1972-1982),都是錫口的鄉紳碩儒。松社詩人之作品除撰成詩集外,各地寺觀祠廟所用之楹聯,亦可見之。如松社創社詩友林錦銘先生,到九十歲高齡時,仍是地方寺觀祠廟楹檻聯創作諮詢之對象,詩人聲望之見重及古典詩學之重要如此。吾人緬懷先哲,於景仰之外,能不興起乎。
【題解】松社四十週年紀念。詩作見五十八年九月《詩文之友》三十卷五期及《松山地區之古老詩社——松社》頁三九五。
【作者】林江郁(1895—1882),號蘭汀。臺北市人。畢業於國語學校師範部,并執教該校多年。又從事督府文教局編纂,曾漫遊東粵。光復後出任臺北市政府科長等職。師事劉克明(篁村)及張純甫、陳心南等。曾參與創設松社,民國六十一年任第三任社長,《松社吟集》之刻板多出其手。並曾任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理事。居士林有尺園,常集韻士吟詠為樂。
【注釋】蠹魚:蟲名。即蟫。又稱衣魚。蛀蝕書籍衣服。體小,有銀白色細鱗,尾分二歧,形稍如魚,故名。(蠹:〔ㄉㄨˋ〕)
【譯文】本社以「松」來命名,也真正像蒼松一樣蔥翠扶疏,經歷四十年而依舊屹立。欣幸有張笑如、張純甫、陳槐澤等名師的教導,涵養詩人品格如閒雲野鶴,撰成詩集足以百世流芳,只是怕蠹魚的蛀蝕。每年秋節社慶都把故技來重溫,難能可貴的是承蒙詩盟的蒞臨敦誼。詩壇中大家放開情懷,敲詩鬥韻,其樂融融,七十幾歲了,仍然不覺老之將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