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背景】東郊:泛指城都郊外,在早期台北城在今中正區,大松山(今松山信義)在其東面郊外,相較城內當時的松山區除錫口街一帶,仍是大片水田的郊外。錫口老街(今饒河夜市),相傳錫口為一鯉魚吉穴,清朝時,時人將一塊石頭雕成三尊土地公,並依風水供奉在鯉魚穴的三個部位,分別是魚嘴、魚腹和魚尾巴,而鯉魚嘴上坐落有慈福宮。廟前碑文對此也有記載:「草店尾是在鯉魚穴之頂,奪龍蹯虎踞之地,享鯉魚穴之氣,佑眾人之福也。」。
【題解】民國五十年辛丑中秋於承澤樓。詩作見於《松山地區之古老詩社——松社》頁三四八。
【作者】蘇水木(1899—2001),字清林,臺北市人,十歲入書房讀漢文,繼入公學校就讀。畢業後任錫口公學校教員,校長景山推薦到臺北師範學校教員講習科帶職旁聽,畢業後任原校准訓導。光復後奉令接收旭國民學校。翌年改名「東門國民學校」,任校長,中等學校公民科教員檢定合格。轉任臺北市立松山初級商業職業學校分校教員、訓導、教務組長。服務教界五十年,蒙總統賜宴。為松社早期社員,亦參瀛社。著有《清林吟草》。
【注釋】東郊:泛指國都或城市的郊外。週美:指松山對岸今內湖新明路及行善里一帶。鯉魚頭:松山慈祐宮東側,相傳早期形狀像鯉魚的魚頭。
【譯文】尋詩覓句在都城之郊外,松山附近景色極其清幽。微風吹拂在週美的河畔,明月照在鯉魚頭上。晚間的基隆河水,和夜空一樣是墨綠色的,河面的清波帶著秋天的涼意。為了欣賞整夜懸照在江面上皎潔的月亮,我特地登上高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