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像寫真研究會參考印畫(第192回)

人像寫真研究會參考印畫(第192回),人像寫真研究會,參考印畫。右下角的數字可能意指「昭和16年(1941)」6 月號,拍攝身穿西式套裝的女子半身坐姿照,另一頁有拍攝現場照素描說明。一頁為照片,另一頁為拍攝教學、資訊。張朝目個人收藏。 左右對頁的內容應互相參照。左頁為照片成品,右頁記載該攝影技巧的各項數據資訊,包括:鏡頭、光圈、快門、底片、底片顯影液、相紙、相紙顯影液,以及模特兒。有說明文字配合手繪示意圖:這件深色洋裝,色彩濃郁如桔梗花,是極美的夏裝,在我等攝影者的眼中更是清新美麗。洋裝從領口周圍一直延伸到胸口,綴有設計大膽的純白蕾絲,與深濃的桔梗色相映成趣。這張照片努力捕捉了松竹大船攝影所的木暮實千代小姐(1918-1990),穿著美麗服飾、自然洋溢著微笑的神采。選擇純白的背景,是為了更加展現這件衣服的協調性。模特兒輕鬆地坐著,明亮的雙眸凝視著攝影者的方向,確實是鏡頭感十足。攝影者沒有要求被拍攝的木暮小姐,擺放弄任何不合理的姿勢或表情,而是專注於如何運用技巧,期能精準捕捉她的風采。若白色背景只是一片純白,會顯得極為普通,且為了製造被攝者與背景之間的距離感,如上圖所示,將一號聚光燈從背景底部照向左上方,增添光源的變化。為了減少太陽光對白背景的影響,如上圖所示,重新設置相機的位置,借助一號聚光燈的光效。借助二號聚光燈,強化洋裝與面部的重點與立體感。三號光源從高處上方投射的目的,則是以反射作用避免面部顯得單調。 1920(大正九)年,松竹キネマ(松竹電影)最初成立時,在東京蒲田攝影所進行拍攝,但隨著有聲電影的普及,周邊工廠噪音影響、加上公司經營問題,促成攝影所於1936(昭和十一)年搬遷至大船(位於今鎌倉市)。松竹的大船攝影所拍攝出許多知名作品,是日本標誌性製片廠,甚至有「夢工廠」的美譽。臺灣民俗舞蹈家、「藝霞歌舞團」前身「芸霞歌舞團」的創辦人林香芸(1926-2015),赴日期間學習歌唱、舞蹈、表演等訓練,其中也包括進入松竹大船攝影所的俳優專門學校。 徐佑驊-「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人像寫真研究會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