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人像寫真研究會參考印畫(第187回)

人像寫真研究會參考印畫(第187回),人像寫真研究會,參考印畫。右下角的數字可能意指「昭和16年(1941)」1 月號,拍攝身穿學生服的女子坐姿半身照,另一頁有拍攝現場照。一頁為照片,另一頁為拍攝教學、資訊。張朝目個人收藏。 左右對頁的內容應互相參照。左頁為照片成品,右頁記載該攝影技巧的各項數據資訊,包括:鏡頭、光圈、快門、底片、底片顯影液、相紙、相紙顯影液。正值畢業、入學的校園照拍攝季節,因此製作這張照片作為參考。考量女學生年輕的肌膚質感與日本女性嫻雅的氣質,拍攝時特別留意眼睛的部位。眼神不強也不弱,而是望向指定方向,隱約閃爍著希望的光芒。這位女學生並沒有做出特別的表情,只是在平凡中塑造適合其角色的模樣。採光如上圖所示,藉由自然光與電燈光來凸顯面部的圓潤。這類女學生的照片,氛圍尤其重要。為此,使用本公司設計的背景板、椅子也選用適合的款式。此外,以植物葉子破壞女學生右臂原本平凡無奇的平行線條,增添些許變化。人物與背景、椅子、樹葉等各方面的協調,對於拍攝年輕人有相當程度的必要性。 照片中女學生所著制服,從胸前圍繫成V領的領巾、衣領上的三條白線等,可見是以水手服樣貌呈現的洋式制服。傳統日本女學生所穿的和服,即便是改良式和服,存在著讓身體無法伸展、行動不便的缺點;1923年經歷「關東大地震」後的日本社會,由於逃難和救災的反思、甚至興起一股「和服無用論」,這一股洋服風潮吹向校園,便開啟學生制服由「和」入「洋」的重要轉變期。作為日本殖民地的臺灣,在同化政策的背景下,同樣發展出向日本內地看齊的學生洋式制服。 徐佑驊-「113年攝影作品詮釋資料撰研計畫」。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人像寫真研究會
  • 日期
    年代: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